养猪管理手册
第一部分 生产技术标准
一、 生产技术标准和参数
(一)生产技术指标标准
猪场类型 母猪类型 | 原种猪场 | 繁殖猪场 | 商品猪场 |
杜洛克 | 长白或大白 | 长白或大白 | LY或YL |
配种分娩率(%) | 85 | 85 | 87 | 88 |
胎均总产仔数 | 10.5 | 11.5 | 11.5 | 12.0 |
胎均产健仔数 | 9 | 10 | 10 | 10.2 |
初生个体重(kg) | 1.6 | 1.5 | 1.5 | 1.3~1.5 |
21日龄个体重(kg) | 6.0 | 6.0 | 6.0 | 6.0 |
21日龄窝重(kg) | 52 | 60 | 60 | 63 |
断奶仔数 | 8.5 | 9.4 | 9.6 | 9.8 |
断奶仔猪成活率(%) | 94.0 | 94.0 | 96.0 | 96.0 |
保育期成活率(%) | 98.0 | 98.0 | 98.0 | 98.0 |
7周龄个体重(kg) | 15.0 | 15.0 | 15.0 | 15.0 |
24周龄个体重(kg) | 90.0 | 90.0 | 92.0 | |
30-100 kg日增重(g) | 800 | 880 | 900 | |
育成期成活率(%) | 98.0 | 98.0 | 99.0 | |
胴体瘦肉率(%) | 63 | 63 | 62 | |
(二)猪场存栏猪结构标准
猪别 | 数量 |
妊娠母猪 | 周配母猪数×16周×95%(配准率) |
临产母猪数 | 周分娩计划数 |
哺乳母猪 | 周分娩母猪数×3.5周 |
后备母猪 | (基础母猪数×年更新率÷12个月)×4个月÷90%(合格率) |
种公猪 | 按公母比例1:60至80配置 |
空怀母猪 | 周断奶母猪数+超期未配及妊检空怀母猪数(常为周断奶母猪的1/2) |
仔猪 | 周分娩胎数×7周×10头/胎×95% |
(三)猪场各类猪喂料标准
单位:kg/头/日
生理阶段 | 饲喂方式 | 日投料次数 | 饲喂量 |
出生—8kg | 自由采食 | 少喂勤添 | 全期2-3㎏ |
8—15Kg | 自由采食 | 少喂勤添 | 0.5 |
后备猪进场至90Kg | 自由采食 | 三次 | 2.0~2.5 |
90Kg—配种前两周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2.0~2.2 |
配种前两周--配种 | 短期优饲 | 二次 | 2.8~3.2 |
妊娠1—7天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1.6~1.8 |
妊娠8—21天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1.8~2.0 |
妊娠22—85天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2.1~2.4 |
妊娠86—107天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2.8~3.5 |
妊娠107天—分娩前 | 不限料 | 二次 | 3.0以上 |
分娩前后3天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2.0 |
哺乳4—23天 | 自由采食 | 三-四次 | 4.5-6.5 |
断奶前1天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2.0 |
断奶当天 | |
断奶后第2天—配种 | 短期优饲 | 二次 | 3.0以上 |
种公猪(配种期)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2.8-3.0 |
种公猪(后备期) | 限制饲喂 | 二次 | 2.0-2.5 |
注:妊娠14周以后使用哺乳料。
(四)公猪精液等级标准
适用于猪场种公猪的精液品质等级评定。
等级 | 条件 |
优 | 采精量250ml以上,精子活力0.8以上,精子密度3.0亿/ml以上,精子畸型率5%以下,颜色、气味正常。 |
良 | 采精量150ml以上,精子活力0.7以上,精子密度2.0亿/ml以上,精子畸型率10%以下,颜色、气味正常。 |
合格 | 采精量100ml以上,精子活力0.6以上,精子密度0.8亿/ml以上,精子畸型率18%以下;颜色、气味正常。 |
不合格 | 采精量100ml以下,精子活力0.6以下;精子密度0.8亿/ml以下;精子畸型率18%以上;颜色、气味不正常。 以上条件只要有一个条件符合即评为不合格 |
合格级以上的评定:各项条件均符合才能即评为该等级。
成品精液的使用标准:活力0.65以上,畸型率夏天18%以下,冬天16%以下。
(五)猪的推荐饲养密度
猪别 | 体重(Kg) | 每猪所占面积(m2) |
非漏缝地板 | 漏缝地板 |
断奶 仔猪 | 4~11 | 0.37 | 0.26 |
11~18 | 0.56 | 0.28 |
保育猪 | 18~25 | 0.74 | 0.37 |
生长猪 | 25~55 | 0.90 | 0.50 |
56~105 | 1.20 | 0.80 |
后备母猪 | 113~136 | 1.39 | 1.11 |
成年母猪 | 136~227 | 1.67 | 1.39 |
(六)各类型猪的最佳温度与推荐的适宜温度
猪类别 | 年龄 | 最佳温度(℃) | 推荐的适宜温度(℃) |
仔猪 | 初生几小时 | 34~35 | 32 |
1周内 | 32~35 | 1~3日龄 30~32 |
4~7日龄 28~30 |
2周 | 27~29 | 25~28 |
3~4周 | 25~27 | 24~26 |
保育猪 | 4~8周 | 22~24 | 20~21 |
8周后 | 20~24 | 17~20 |
育肥猪 | | 17~22 | 15~23 |
公猪 | 成年公猪 | 23 | 18~20 |
母猪 | 后备及妊娠母猪 | 18~21 | 18~21 |
分娩后1~3天 | 24~25 | 24~25 |
分娩后4~10天 | 21~22 | 24~25 |
分娩10天后 | 20 | 21~23 |
第二部分 猪场饲养管理
后备母猪饲养管理
(一)引种管理
1、 进猪前空栏冲洗消毒,空栏消毒的时间至少要达到7天,消毒水选用烧碱、过氧乙酸、消毒威等。
2、 进猪时要在出猪台对猪车进行全面严格消毒,并对猪群进行带猪消毒。
3、 冬季要对刚引入猪进行特殊护理,做好防寒保温工作。刚引进的后备母猪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,如Vc、多维等,同时根据引入猪的健康状况,进行西药保健、中药保健(如鱼腥草、穿心莲等)以提高后备母猪的抗病力。
(二)后备母猪饲养管理
1、 6月龄前自由采食,6~7月龄适当限饲,控制2.0~2.3kg/头/天。
2、 6至7月龄的发情猪,根据膘情情况做好合理的限饲和优饲计划,配种前10至14天要安排喂催情料,比正常料量多1/3,到下一个情期发情即配。
3、 发情母猪饲养管理应注意湿度控制,粪便以铲、扫为主,减少不必要的冲栏与冲猪身。后备母猪配种的月龄须达到7.5月龄,体重要达到110Kg以上,在第2或第3次发情时及时配种。
(三)促进母猪发情的措施要到位
1、 搞好夏天的防暑降温:夏天通风不良,气温过高对后备母猪的发情影响较大,会造成延迟发情甚至不发情。
2、 合理喂料:保证后备猪有合理的膘情,不肥也不瘦,从而确保正常发情。
(四)疾病防治与保健工作
1、 后备母猪生殖道炎症需引起高度重视,必要时在发情后使用利高霉素,4g/头/天,连用4~7天。此外,有炎症的母猪在配种前可再加药一次。
2、 接种疫苗前适当限料,并于接种前一天加VC或多维,以减轻免疫应激。
3、 确实保证各种疫苗的接种质量。
种公猪饲养管理
1、 温度与通风:18-25℃,当环境温度高于27℃时注意公猪的防暑降温(风扇或水帘降温),当环境温度低于15℃时,注意公猪的保温(关好窗户)。
2、 公猪日喂2次, 6至8月龄每头每天喂2.3~2.5公斤,成年公猪按标准饲喂2.6-2.8公斤/天。每餐不要喂得过饱,以免猪饱食贪睡,影响性欲和清液品质。
3、 公猪要求单栏饲养,不要将公猪长期养在栏内,温度低于25℃时放公猪出去逍遥运动,增强其食欲和性欲。
4、 在高温季节里,在公猪栏舍上方安装喷水装置进行淋水,能有效地提高公猪生产性能。
5、 保持圈舍与猪体清洁,及时驱体外寄生虫。
6、 保护公猪的肢蹄,控制好地面湿度。
配种
(一)发情鉴定
发情鉴定最佳方法是当母猪喂料后半小时表现安静时进行,仔细观察母猪的外阴、分泌物、行为及其他方面的表现和变化。母猪的发情表现有:
1、 阴门红肿,阴道内有粘液性分泌物;
2、 在圈内来回走动,频频排尿;
3、 神经质,食欲差;
4、 压背静立不动;
5、 互相爬跨,接受公猪爬跨。
(二)人工授精技术:准备好输精管、0.1%KMnO4消毒水、清水、抹布、精液、针头、卫生纸巾(一次性卫生纸巾)。
1、先用消毒水清洁母猪外阴周围、尾根,再用温和清水洗去消毒水,抹干外阴。
2、将输精管斜向上插入母猪的生殖道内,当感觉到有阻力时再稍用一点力,直到感觉输精管前端被子宫颈锁定为止(轻轻回拉不动)。
3、轻压输精瓶,确认精液能流出。2分钟后,用针头在瓶底扎一小孔,使子宫产生负压将精液吸纳。
4、 通过调节输精瓶的高低来控制输精时间,一般3~5分钟输完,确保不要低于3分钟,防止吸得快,倒流得也快。
5、 高温季节宜在上午8时前,下午5时后进行配种,最好饲前空腹配种。
妊娠舍饲养管理
1、 母猪完成配种当天至20天内严格限饲1.8-2.0kg/天,不喂发霉变质饲料,防止中毒。
2、 对初胎母猪应注意怀孕中后期适当控料以防难产。
种母猪膘情示意图(图片仅供参考)
瘦:明显露出臀部和背部骨(体况评分:1分)
适中:不用力压很容易摸到臀部骨和背骨(体况评分:2分)
良好:用力压才能摸到臀部骨和背骨(体况评分:3分)
稍肥:摸不到臀部骨和背骨(体况评分:4分)
过肥:臀部骨和背部骨深深地被覆盖(体况评分:5分)
3、 妊娠诊断:在正常情况下,配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。其表现为:贪睡、食欲旺、易上膘、皮毛光、性温驯、行动稳、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。
4、 减少应激,防流保胎。夏天防暑,冬天防寒。
5、 按《免疫程序》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,免疫前后注意防应激。
分娩舍饲养管理
(一)产前准备
1、 栏舍:冲洗干净,用消毒水消毒。
2、 药品:自配4%碘酊、高锰酸钾、消毒水、抗菌素、催产素、解热镇痛药、樟脑针等。
3、 用具:保温灯、水盆、水桶、麻袋、毛巾、灯头线等,用前应进行消毒好。
4、 母猪:临产前3-7天上产床,并对母猪进行消毒。
(二)判断分娩
1、 根据母猪预产期:如阴门红肿,频频排尿,起卧不安,1~2天内分娩。
2、 乳房有光泽,两侧乳房外涨,全部乳房有较多乳汁排出,4~12小时内分娩。
3、 有羊水破出,2小时内可分娩,个别初产母猪情况可能特殊。
(三)接产
1、产前母猪用0.1%KMnO4进行消毒外阴、乳房及腿臀部,产栏要进行消毒干净。
2、仔猪出生后立即用毛巾先将口鼻粘液擦干净,再擦干猪体,然后在离脐带根3~4公分处断脐并消毒,放保温箱10~15分钟保温,内挂250W保温灯。
3、发现假死猪及时抢救,可进行人工呼吸。
4、仔猪身上的粘液干后,立即放去吃初乳.
5、 每一头母猪在产下6-7头小猪后即开始打点滴,具体如下:
1)、第一瓶:0.9%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+鱼腥草3支+林可3支+地米1支+阿莫西林3支+缩宫素3支;
2)、第二瓶:10%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+葡萄糖酸钙2支+5支VB12+1支复合VB;
3)、第三瓶:甲硝唑注射液100CC。
(四)难产处理
1、 判断难产:有羊水排出、强烈努责后1~2小时仍无仔猪产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,即视为难产,需要人工助产。
2、 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过长,助产方法:
(1) 用手由前向后用力挤压腹部,或赶动母猪躺卧方向。
(2) 对产仔消耗过多母猪可进行补液,有助于分娩。
(3) 注射缩宫素20~40IU,要注意观察到有小猪产出后才能使用。
3、 人工助产:剪平指甲并将周边打磨光滑,用0.1%KMnO4消毒水消毒、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,子宫扩张时抓住仔猪下颌部或后腿慢慢将其向外拉出,同时肌注抗生素3天,以防子宫炎,阴道炎的发生。
(五)产后护理
1、 加强母猪产后炎症的控制,如没有打吊针的母猪连续注射抗生素3天,或注射一次长效土霉素,或使用专用药物子宫内投药一次。
2、 母猪产前3天开始减料,2~2.5kg/天,产后2天内也应适当控料,之后逐渐加料,5天后自由采食,喂料3次/天,每天料槽清理一次,保证槽内饲料新鲜。
3、 圈舍清洁、干燥、安静,通风良好(大环境通风,小环境保温),湿度保持在65%~75%之间,产栏内只要有小猪,便不能用水冲洗产栏。
4、 仔猪初生后3天内注射“富来血”铁剂2ml;如果下痢严重,可口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2ml。注射亚硒酸钠VE0.5ml,以预防白肌病,同时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;如果猪场呼吸道病严重,鼻腔喷雾卡那霉素加以预防。
5、 7天龄仔猪开始诱料,饲料要新鲜、清洁,勤添少喂,每天4-5次;也可采取母猪乳房上撒少量料的方法加强补料。
6、 10-12天龄小公猪去势,切口不宜太大,术后用4%碘酊消毒。
7、 门口消毒池和洗手盘,每周更换2次,要保证有效度。每周舍内常规消毒2次。
8、 仔猪25天龄断奶,断奶前后3天喂多维、VC等防应激药饮水。
保育舍饲养管理
(一) 进猪前准备
1、 空栏彻底冲洗消毒,保证消毒后空栏不少于3天,进猪前一天做好准备工作。
2、 检查猪栏设备及饮水器是否正常。
(二) 饲养管理要求
1、温度控制:保育舍最适宜温度为20~26℃,每栋保育舍挂一个温度计,高度尽量与猪身同高,高于30℃时,对地面或墙壁进行淋水并适当进行抽风;当温度低于18℃时,要求开保温灯(或进行其它保温措施),提高舍内温度,同时也应注意舍内通风情况。
2、转栏头3-5天,饲料中视情况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,多维等添加剂。
3、保持圈舍清洁干燥,每天清粪2次,加强猪群调教,训练猪群吃料、睡觉、排便“三定位”。
4、每周带猪喷雾消毒2次,冬春季节,在天冷或雨天时酌情减少次数,或在消毒半小时后用干拖把将栏舍拖干。每周更换1次消毒药种类。
生长舍饲养管
(一) 进猪前准备
1、 猪转入之前,空栏不少于3天,在此期间,栏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。先用清水冲洗,待干燥后用2—3%烧碱溶液进行消毒,干燥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2、 检查猪栏设备及饮水器是否正常。
(二) 饲养管理要求
1、 饲喂方式:自由采食,少喂勤添,每日投料1~2次。并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。
喂料量参考标准:
阶段 | 饲喂量 |
15-30kg | 1.0-1.5kg |
30-60kg | 1.8-2.2kg |
60-90kg | 2.3-2.8kg |
2、 温度控制:生长舍最适宜温度为18~22℃,每栋生长舍应挂一个温度计,经常观察温度变化。
3、 处理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,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、冬季可挂冰醋酸薰蒸,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。
4、 饲养密度: 体重15—30㎏ 0.8~1.0㎡/头
体重30—60㎏ 1.0~1.5㎡/头
体重60—90㎏ 1.5~2.0㎡/头
5、 调教猪只养成三点(吃喝、睡觉、排泄)定位的习惯。
6、 每天清粪两次,保持干净,每3天更换一次门口消毒池中的消毒液,每周带猪喷雾消毒1-2次,夏天每天冲栏一次,冬天每周冲一次栏。
7、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好各种疫苗。
(三) 生产指标与计算方法
生产指标 | 计 算 方 法 | 标 准 |
生长猪成活率 | 生长猪成活数/生长猪期初转入数*100% | 99% |
25-100kg日增重 | 增重/饲养天数 | 800g |
料肉比 | 饲料耗用量/猪群增重 | 2.6:1 |
种猪选留率 | 选留种猪数/上市种猪数*100% | 82% |
出栏合格率 | 出栏数/阶段存栏数*100% | 98% |
第三部分 猪场防疫与消毒
(一)防疫区域划分
1、 猪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,生产区包括生产线、更衣室、饲料、药物物资仓库、出猪台、实验室、解剖室、流水线走廊、污水处理区等。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室、食堂、宿舍等。
2、 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,非生产区工作人员确有需要进入者,必须经批准并经冲凉、更衣、换鞋、严格消毒后,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,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。
(二)车辆卫生防疫、消毒要求
1、 原则上外来车辆不得进入猪场区内(含生活区)。如果要进入,需严格冲洗、全面消毒后方可入内;车内人员(含司机)需下车在门口消毒方允许入内。
2、 运输饲料的车辆要在门口彻底消毒、过消毒池后才能靠近饲料仓库。
3、 场内运猪、猪粪车辆出入生产区、隔离舍、出猪台要彻底消毒。
(三)生活区防疫、消毒要求
1、 生活区大门口消毒门岗:设车辆消毒设施及冲凉设施。消毒池每周更换2次消毒液,洗手、踏脚设施每天更换一次消毒液。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,必须在大门口脚踏消毒池、手浸消毒盆,在指定的地点由专人监督其冲凉更衣。外来人员只允许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。
2、 更衣室、工作服: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,工作服清洗时消毒。
3、 生活区办公室、食堂、宿舍、公共娱乐场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,同时做好灭鼠、灭蝇工作。
4、 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、牛、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,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畜(如猫、狗、鸡等)或其他宠物。
5、 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,不得随便外出。
6、 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一天两夜(封场期间为两天)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。
7、 厨房人员外出购物归来需在大门口更衣、换鞋、洗后消毒后方可入内。除厨房人员外,猪场人员不得进入厨房。
(四)生产线防疫与消毒
1、 生产区环境:生产区道路两侧5米内范围、猪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。
2、 员工必须经更衣室更衣、换鞋,脚踏消毒池、冲凉更衣、手浸消毒盆后方可进入生产线。
3、 生产线每栋猪舍门口设消毒池、盆,进入猪舍前需脚踏消毒池、洗手消毒。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。
4、 做好猪舍、猪体的常规消毒、猪群带猪消毒,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;分娩、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,冬季消毒要控制好温度与湿度,提倡细化喷雾消毒与熏蒸消毒。
5、 一个季度至少进行一次药物灭鼠,定期灭蝇灭蚊。
6、 出猪台区:接猪台、周转猪舍、出猪台、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猪后大消毒一次。
(五)购销猪防疫要求
1、 出猪台场内、场外车辆行走路线不得交叉;外来车辆先在此低处全面冲洗消毒后才能靠近出猪台。
2、 外来种猪时,其车辆需在指定地点先全面消毒方可靠近隔离舍,保证每头猪暂停全身细雾消毒后才放行进入隔离舍;隔离舍在外进种猪调入后的头三天加强消毒。
3、 从外地购入种猪,必须经过检疫,并在猪场隔离舍饲养观察45天,确认为无传染病的健康猪,经过清洗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线。
4、 出售猪只时,出售猪只能单向流动,猪只进入售猪区后,严禁再返回生产线。
5、 生产线人员随车押送到出猪台时,不得离开车厢,只能在车上赶猪。
(六)疫苗注射及注意事项
1、 疫苗运输要用专用疫苗箱如泡沫箱,里面放置冰块。尽量减少疫苗在运输途中的时间。疫苗进场后必须按厂家规定要求进行保存,一般冻干疫苗需冰冻保存,液体油苗需4-8℃保存。
2、 注射用具必须清洗干净,经煮沸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,待针管冷却后方可使用。
3、 疫苗使用前要检查疫苗的质量,如颜色、包装、生产日期、批号。稀释疫苗必须用规定的稀释液,按规定稀释。疫苗稀释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(夏天2小时,冬天4小时)。
4、 冻干疫苗稀释前要检查是否真空,非真空疫苗不能使用。油苗不能冻结,要检查是否有大量沉淀、分层等。
5、 注射疫苗时,小猪一针筒换一个针头,种猪每猪换针头。注射器内的疫苗不能回注疫苗瓶,可在疫苗瓶上固定一枚针头;已用过针头不能插进瓶,避免整瓶疫苗污染。
6、 注射部位应准确,垂直于体表皮肤进针,严禁使用粗短针头和打飞针。如打了飞针或注射部位流血,一定要在猪只另一侧补一针疫苗。
7、 两种疫苗不能混合使用。同时注射两种疫苗时,要分开在颈部两侧注射。
8、 注射疫苗出现过敏反应的猪只,可用地塞米松、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抢救。
9、 注射细菌活苗前后一周禁止使用各种抗生素。注射病毒活苗后一周禁止使用中药保健。
10、 用过的疫苗瓶及未用完的疫苗应作无害化处理,如有效消毒水浸泡、高温蒸煮、焚烧、深埋等。
附表:常用消毒方法
消毒方式 | 具体操作方法 | 适用范围 |
喷洒 | 将配制好的消毒液直接用喷枪喷洒 | 怀孕舍、生长舍、隔离舍等单栏消毒、单头猪场地,猪舍周边、走道消毒 |
喷雾 | 用消毒机、背带式手动喷雾器、小型洗发水喷雾器喷雾 | 车辆表面、器物、动物表面消毒,动物伤口消毒;猪舍周边 |
高压喷雾 | 专门机动高压喷雾器向天喷雾(雾滴直径小于100μm),雾滴能在空中悬浮较长时间 | 任何空间消毒,带猪或空栏消毒 |
甲醛熏蒸 | ①甲醛+高锰酸钾②甲醛器皿内加热 | 空栏熏蒸,器物熏蒸 |
普通熏蒸 | 冰醋酸、过氧乙酸等自然挥发或加热挥发 | 任何空间消毒,带猪消毒 |
涂刷 | 专用于10%石灰乳消毒,用消毒机喷,或用大刷子涂刷于物体表面形成薄层 | 舍内墙壁、产床、保育高床、地板表面、保温箱内 |
火焰 | 液化石油汽或煤气加喷火头直接在物体表面缓慢扫过 | 耐高温材料、设备的消毒(铸铁高床、水泥地板等) |
拖地 | 用拖把加消毒水拖 | 产床、保育舍高床地板,更衣室、办公场所、饭堂、娱乐场所地面 |
紫外线 | 紫外线灯管直接照射(对能照射到的地方起作用) | 更衣室空气消毒 |
饮水消毒 | 向饮水桶或水塔中直接加入消毒药 | 空栏时饮水管道浸泡消毒,带猪饮水消毒,水塔水源消毒 |
第四部分 猪场免疫程序
(1)后备公、母猪的免疫程序
1. 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细小病毒、乙型脑炎疫苗;
2. 配种前20-30天肌肉注射猪瘟;
3. 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、口蹄疫、兰耳病疫苗。
(2)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
1、日龄:猪瘟常发猪场,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,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,先肌肉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,隔1-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;
2、3日龄: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;
3、7-15日龄: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、兰耳病弱毒苗;
4、20日龄:肌肉注射猪瘟;
5、25-30日龄: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;
6、60日龄:猪瘟二倍量肌注。
7、生长育肥期肌注两次口蹄疫疫苗。
(3)经产母猪免疫程序
1. 空怀期:肌肉注射猪瘟;
2. 初产猪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,以后可不注;
3. 每年肌肉注射3-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;
4. 产前45天、15天,分别注射K88、K99、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;
5. 产前45天,肌注传染性胃肠炎、流行性腹泻、轮状病毒三联疫苗;
(4)配种公猪免疫程序
1、每年春、秋各注射一次猪瘟;
2、每年3-4月份肌肉注射1次乙脑苗;
3、每年肌肉注射3-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。
第五部分 猪场药物保健方案
一、母猪的保健计划
配种前保健 母猪配种前10天,在饲料中添加“加康”300克/吨,饮水中添加强力霉素200克/吨,连用5-7天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促进多排卵,护宫安胎。
围产期保健 产前1~2周应使用安全性能较高的驱虫药全面驱虫,可使用“肯维灭”(伊维菌素、芬苯哒唑)驱虫一次,拌料七天。母猪产前1周至产后1周用“加康”400克/吨+阿莫西林250克/吨抖料,可有效净化母猪内环境,减少初生仔猪红痢、黄白痢等病发生,提高仔猪成活率,减少母猪发病,提高泌乳量。
二、仔猪保健计划
1、初生仔猪及乳猪保健
将1克长效阿莫西林稀释于30毫升用水中给仔猪注射。1日龄0.5毫升/头,7日龄1.0毫升/头。
2、断奶仔猪保健
仔猪在断奶前后5—7天用加康400克/吨+强力霉素250克/吨抖料。
三、保育猪与育肥猪保健
进入保育与育肥阶段的仔猪,每月定期用“加康”抖料7—10天,可有效控制发热、拉稀、呼吸道症状等,并可改善饲料利用率,提高增重。
新引进猪保健,新引进种猪或仔猪前1—2周,用加康400克/吨抖料5—7防止带进病原微生物,并有利于引进种猪迅速适应新环境。
阶段性保健计划,初春或中秋季节,用多西环素或加康400克/吨抖料5—7天,净化猪体内病原菌,提高机体抵抗力,预防呼吸道疾病或流行性疾病发生。
疫情来临或周边疫情流行时,用加康400克/吨+磺胺间甲氧嘧啶300克/吨抖料5—7,控制疫情发生。
猪群在夏季定期(每隔两周)使用强力霉素300克/吨抖料5—7,同时添加维生素C、维生素E等,可有效控制附红细胞体、弓形体以及多种细菌性疾病和呼吸道病,提高猪群生物安全性。
第六部分 猪场驱虫
(一) 后备猪:一般要求引进以后一周内体内外驱虫一次。
(二) 成年猪
1、 每年定期(2、6、10月)添加药物(如阿维菌素、虫力黑等)驱虫三次。
2、 猪舍与临时猪群驱虫措施:
(1) 定期对种猪和中大猪带体驱体外寄生虫一次,潮湿季节加强。
(2) 临产母猪上产床前用螨净(或倍特)驱体外寄生虫一次。钟业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