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从2008年到现在,猪价几起几落,我这么大个猪场几年下来盈亏相抵,好歹才挣个十几万块钱,跟出去打工差不多。”刘成海有些郁闷地说。
22日上午,济阳县孙耿镇东盐村,天气异常闷热潮湿,养猪大户刘成海正在自己占地40多亩的养猪场里挥汗如雨地改建猪舍。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近两个月来虽然猪价涨了不少,可由于前两年行情一直不好,自己基本上没挣到多少钱。此次猪舍改建后,生猪存栏量将从1000多头增加到3000多头,为的是将来能靠规模化养殖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。
“猪价肯定很快还会跌下来,我周围大多数散户都放弃了养猪。可俺入这行已经快20年了,实在舍不得,也不甘心放弃,只好再赌一把了。”刘成海悻悻地说。
100多万两年赔光
“早知道养猪这么难,当初就不会入这行了。”回到养猪场简陋的办公室里,回忆起自己养猪的坎坷经历,刘成海禁不住唏嘘感慨。
18岁那年(1986年),刘成海受“快速养猪法”启发,萌生了养猪致富的念头。后来通过拜师学艺和自学,他成为小有名气的“养猪能手”。1998年,他盖起了4栋用于养猪的楼房,并花大价钱从外地引进杜罗克、大约克等原种母猪进行繁殖;2003年他又投资300万元,在本村50多亩荒地上建起了种猪场和饲料厂,并在种猪场内引进了先进的机械化设备,实现了供水、清粪、喂养全部自动化。
在2008年以前,刘成海赚的钱加上几十万元贷款全投到了猪场建设中。2008年,一波大的行情终于来了。当年生猪收购价格一度达到每斤9元多,他饲养的近3000头生猪为他赚得100多万元的利润。在他的带动下,周围5个县区3000余户农民纷纷从事养猪业,他也被推举为济阳县承海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社长,拥有正式会员400多户。
然而天有不测风云。自2009年到去年,猪市经历了两年的“熊市”,生猪收购价格一度跌到每斤不到5元,让刘成海好不容易赚来的100多万元悉数“奉还”给了市场,他的猪场里生猪存栏量也只剩下了不到2000头。由于养猪风险太大,他的合作社中养猪的会员也只剩下了40户左右,以至于现在屠宰场都很难收到生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