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   关于我们   产品中心   新闻中心   人才招聘     联系我们   在线论坛  
 
 
 疾病诊断
     鸡病的诊断
     猪病的诊断
     牛病的诊断
     鸭病的诊断
 
首页 -> 疾病诊断 -> 猪病的诊断 -> 详细信息
猪病的诊断
更新时间:2009/5/25 点击:次
第四讲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控制 猪副伤寒(Paratyphus sunm)是由沙门氏菌属(Salmonella)中猪霍乱沙门氏菌、猪霍乱沙门氏菌(Kunxendorf)变型、猪伤寒、沙门氏菌、猪伤寒沙门氏菌(Voldagsen)变型、鼠伤寒沙门氏菌、德尔俾沙门氏菌、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、亚急性、慢性传染病。急性者为败血性病,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,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。世界各地均有发生,主要发生在2~4月龄的仔猪,成年猪多呈隐性带菌或为猪瘟的并发症,间或使人发生食物中毒以及侵害其他动物。 一、病原与流行病学 猪副伤寒的病原是沙门氏菌,是革兰氏阴性非抗酸性的兼性厌氧菌,对一般碱性染料着色良好,两端略深,有周鞭毛,能运动,偶然出现无鞭毛的变种。绝大多数具有柔毛,能吸附于细胞表面或凝集红细胞。最适生长温度为37℃,最适生长pH为7.2~7.4。在-25℃中能存活10个月左右,在潮湿温暖处生存期不超过4~5周,但在干燥的垫草中可存活8~20周之久。1950年前所分离的大部分菌株对抗菌药品均较敏感。近年来发现大多数菌株都能抵抗磺胺类、土霉素和链霉素等药。 猪副伤寒作为原发性疾病,仅发生于6月龄以下,主要是断乳前后的仔猪。 猪副伤寒一般呈散发性,饲养管理不良,抵抗力降低时出现地方流行性。特殊情况下,如长途运输后形成爆发。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。它们可由粪便、尿、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、胎衣和羊水排出病菌,污染水源和饲料等,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。病猪与健康猪交配或用病公猪的精液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。此外,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。有人认为鼠类可传播本病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。 二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.急性(败血症) 临诊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(41~42℃),精神不振,不食。后期间有下痢、呼吸困难,耳根、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。有时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,但多数病程为2~4日,病死率很高。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脾肿大,色暗带蓝,坚度似橡皮,切面蓝红色,脾髓质不软化。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,其他淋巴结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,软而红,类似大理石状。肝、肾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,充血和出血。有时肝实质可见糠麸状极为细小的黄灰色坏死小点。全身各粘膜、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,肠胃粘膜可见急性卡他性炎症。组织学检查为广泛和明显的局灶性坏死,微血管呈玻璃样变性和静脉性栓塞。 2、亚急性和慢性 临诊上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(40.5~41.5℃),精神不振,寒颤,喜钻垫草,堆叠一起,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,上下眼睑常被粘着,少数发生角膜浑浊,严重者发展为溃疡,甚至眼球被腐蚀。病猪食欲不振,起初便秘后下痢,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,恶臭,由于下痢、失水,很快消瘦。部分病猪在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,特别在腹部皮肤,有时可见绿豆大、干涸的浆性覆盖物,揭开见浅表溃疡,病程往往拖延2~3周或更长,最后极度消瘦,衰竭而死。有时病猪症状逐渐减轻,状似恢复,但以后生长发育不良或经短期又行复发,有时猪群发生所谓潜伏性“副伤寒”,小猪生长发育不良,被毛粗乱,污秽,体质较弱,偶尔下痢,体温和食欲变化不大,一部分患猪发展到一定时期突然症状恶化而引起死亡。 其特征性病变为坏死性肠炎,盲肠、结肠有时波及到回肠后段,肠壁增厚,粘膜上覆盖着一层弥漫性坏死性和腐乳状物质,剥开见底部红色,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。少数病例滤泡周围粘膜坏死,稍突出于表面,有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,形成隐约可见的轮环状。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,部分呈干酪状,脾稍肿大,呈网状组织增殖,肝有时可见黄灰色坏死小点肺的心叶,尖叶和隔叶前下缘有时发现肺炎实变区,这往往是巴氏杆菌继发感染所致。 三、诊断 本病可根据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的诊断。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,对纯培养进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。必须注意,沙门氏菌亦可继发于其他疾病,特别是猪瘟。必要时应作区别性实验诊断,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 1、副伤寒的血清学检验 采用坂口进等改进的纸电泳。以组份分别抽提比色法定量。巴比妥缓冲体系(pH8.6,离子强度0.075)。点样量每条滤纸10微升血清。这样的量在测定时作5毫升抽提时,光密度在0.1~0.65之间,使浓度对光吸收的关系符合比尔定律。电压120V,电泳4~5小时。泳毕,滤纸平展钉于木架,100℃恒温干燥30分钟。千分之一溴酚蓝染色。1/100NNaOH抽提30分钟。测定光波长选择590微米。计算:(分段光密度/各段光密度之和)×100=蛋白质含量%。 2、副伤寒的微生物检验 取新鲜的肠系膜淋巴结、脾、肝、肾等病料制成1∶10悬液,接种于亚硒酸钠真菌培养基-S.S琼脂鉴别培养基,经形态观察,糖发酵和生化试验后→三糖铁培养基→沙门氏菌O∶7和O∶A→F因子血清玻璃片凝集试验。 3、副伤寒的病理学检验 取经固定的脾、肝、肾、淋巴结、扁桃体、肠及软骨等病料作组织切片、通过组织学的观察与典型的肉眼可见病变相结合,共同判定结果。 4、通过猪瘟酶标、猪瘟荧光和病理学检验等可进行猪瘟与副伤寒鉴别诊断 (1)猪瘟酶标检验取新鲜病料肾的皮、髓质触片,自然干燥,4℃丙酮固定,经内源酶处理,加猪瘟酶标抗体置37℃湿盒中反应30分钟,用PBS和蒸馏水反复冲洗后,立即浸入底物溶液中,室温放置5~10分钟,取出玻片,再用PBS和蒸馏水反复冲洗、吹干镜检。 (2)猪瘟荧光检验取低温冷冻保存的扁桃体,肾脏等病料作冰冻切片,贴片以-20℃丙酮固定15分钟,晾干,滴加猪瘟荧光抗体,置37℃湿盒中染色30~40分钟,以pH8.0的PBS漂洗10分钟,待干后用pH8.0的甘油封裱,荧光镜检。 (3)副伤寒主发于1~4月龄小猪,常限于一个猪场,发病率不高。病程一般为数天,剖检脾肿大,大肠壁增厚,粘膜显著发炎,表面粗糙,有大小不一,边缘不齐的坏死灶,可与猪瘟区别。
 
友情链接:    
 

版权所有:北京银龙伟业饲料科技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地址:北京市大兴区  邮编:102605

传真:010-80212610   手机:13701287531、13683190120          邮箱:mandouhu@yahoo.com.cn        

访问统计:总访问量[ 1982549 ]  昨日[472]  今日[39]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